粉砂岩 A.英文名稱 Siltstone B.岩石分類 沉積岩-中細粒碎屑岩石 C.礦物組成 粒徑為1/16~1/256毫米的粉砂佔全部碎屑50%以上,主要礦物包括石英、雲母、長石及方解石,岩屑很少;次要礦物有綠泥石、鋯石、磁鐵礦、獨居石、磷灰石、重礦物及黏土礦物等。 D.岩性描述與化學成分 粉砂岩乃是介於砂岩與泥岩(或頁岩)之間的碎屑沉積岩,礦物組成如同砂岩,一般常見石英與長石,岩屑較少,含黏土礦物比例比砂岩高,常呈扁平狀但不會像頁岩產生裂理(Fissility),砂粒間為各種不同的膠結物所結合,如碳酸鹽質、矽質、鐵質或黏土。可分為粗粉砂岩(1/16~1/64 mm顆粒超過50%)和細粉砂岩(1/64~1/256 mm顆粒超過50%)。 E.特徵、有趣現象或鑑定要訣等 由於顆粒大多小於1/16mm,摸起來已不像砂岩有砂紙的粗糙感覺,粉砂岩常具薄的水平層理、小型沙紋層理或包捲層理等,但不像頁岩一般容易剝裂。 F.成因 粉砂岩多形成於能量較低的水流環境,像是潟湖、湖泊、沼澤、河漫灘、三角洲和海盆地環境。 G.應用 粉砂岩含石英之純度較低,用途不若石英砂岩,通常當作建材。 H.產地與產狀 由於砂岩、泥岩或頁岩等沉積岩與粉砂岩主要僅有顆粒上之差別,因此上述岩石很容易過渡成為粉砂岩,主要分布如下:(1)西部麓山帶:主要為新第三紀以來之五指山層、木山層、大寮層、石底層、南港層、南莊層、桂竹林層、卓蘭層、頭嵙山層等都可發現;(2)東部海岸山脈:更新世的八里灣層與蕃薯寮層中皆可見粉砂岩;(3)中央山脈:主要為古第三紀的水長流層、四稜砂岩與西村層與新第三紀的廬山層、禮觀層、澳底層與大桶山層等,但是本區粉砂岩因位於變質區,都可視為有輕度變質作用影響。
撰稿者:林朝賢最後修訂日期: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:1 Blatt, H. and Tracy, R.J. (1982) Petrology, 2nd Edition, W.H. Freeman and Company, New York, 529pp.
2 Nesse, W.D. (1991)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Mineralogy,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335pp.
3 陳汝勤、莊文星 (1992) 岩石學,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444頁。
4 鄧屬予 (1997) 台灣的沉積岩,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,235頁。
5 林朝棨、周瑞燉 (1978) 台灣地質,茂昌圖書,450頁。 | 圖說:台東小野柳的粉砂岩提供人:林朝賢 圖說:車城附近具有波痕之粉砂岩提供人:林朝賢 圖說:龍磐地區的粉砂岩與頁岩互層提供人:林朝賢 圖說:偏光顯微鏡下的粉砂岩提供人:林朝賢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