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大百科橫幅

普通角閃石

普通角閃石(Hornblende)
角閃石(hornblende)這個名稱來自德語,是礦工術語,horn可能指號角的顏色,blende意思是欺騙者。這種礦物呈黑色,並發光,屬於金屬礦石,可其中並不含有價值的金屬。
【化學成分】:NaCa2(Mg,Fe,Al)5(Si,Al3)O22(OH)2,閃石類礦物的化學通式為A0-1X2-3Y5[Z8O22](OH﹐F﹐O)2、晶體屬斜方或單斜晶系的一族雙鏈狀結構矽酸鹽礦物的總稱。式中A為Na﹑Ca﹑K﹑H3O﹔X為Ca﹑Na﹑K﹑Li﹐還有Mg﹑Fe﹑Mn等﹔Y為Mg﹑Fe﹑Mn﹑Al﹑Ti等﹔Z主要為Si﹐Al可替代Si﹐但Al含量不超過Z陽離子總數的1/4。根據Si原子數﹐Mg/(Mg+Fe2+)和其他陽離子數﹐劃分為不同的礦物種。代表性的礦物有直閃石﹑透閃石-陽起石﹑普通角閃石﹑藍閃石﹑鈉閃石﹑鈉鐵閃石等。
【物理性質】:
1. 晶系:普通角閃石屬單斜晶系;
2. 晶體:多呈柱狀晶體,柱面夾角為56度及124度,為其一種重要特徵;
3. 顏色:多為黑色、暗褐色或暗綠色;
4. 條痕:灰綠至灰褐色或白色;
5. 透明度:半透明至不透明;
6. 光澤:具玻璃光澤;
7. 發光性:無螢光或磷光性;
8. 比重:3.0-3.4;
9. 硬度:5~6;
10. 解理:具良好的柱狀解理(夾角為56度及124度);
11. 斷口:次貝殼狀到不平坦狀斷口;
12. 脆性及韌性:具脆性。
13. 其他物性:無。
【產 狀】:外觀為長柱狀深色礦物,其夾角為56度及124度的良好柱狀解理;是各類火成岩中常見的礦物,亦生成於中至高度的變質岩中(如角閃岩、片麻岩等),地表上經風化作用可變為綠泥石、方解石、菱鐵礦、綠簾石、石英或黑雲母等。在壓力變質岩中,普通角閃石岩相,代表較深的接觸變質帶,此類基性變質岩常見的礦物組合為普通角閃石、斜長石、透輝石、鎂鐵閃石、黑雲母和石英等。
【用 途】:普通角閃石雖然是深黑色的,卻不具有提煉金屬的價值,一般都是作為收藏觀賞用途。
【產 地】:海岸山脈蘭嶼綠島安山岩中;中央山脈角閃石片岩、角閃岩、片麻岩及混合岩中;大屯火山安山岩中。

撰稿者:Linda
最後修訂日期:98年09月09日
參考資料:
1 潘兆櫓 (1985) 結晶學及礦物學,地質出版社,北京,274頁。
2 郭奇龍、邢金池 (1996)  台灣主要礦物與岩石,台灣省礦物局,137頁。
3 Klein, C. and Hurlbut, C.S. (1993) Manual of Mineralogy, John Wiley and Sons Inc., New York, 681pp.
4 周瑞燉 (1992) 重修台灣省通志 (第二卷,土地志,地質篇),台灣省文獻委員會,880頁。
相關圖片
圖說:偏光顯微鏡觀察角閃石(竹子湖)
提供人:Linda相關圖片
圖說:普通角閃石及模型示意(大屯山)
提供人:Linda相關圖片
圖說:柱狀結晶普通角閃石
提供人:Linda相關圖片
圖說:岩石中大的角閃石結晶
提供人:Linda